通過幾代醫務工作者的努力,我國醫療質量呈現“四升一降”的趨勢:醫療資源供給持續增加,醫療服務效率有所提升,部分專科、重點病種和手術診療質量穩中有升,臨床合理用藥水平不斷提升,住院患者死亡率持續下降並穩定在較低水平。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世界衛生統計2018》顯示,中國嬰兒出生時的健康預期壽命首次超過美國。

目前,我國醫療技術發展呈現4個趨勢:微創、無創技術快速發展,數字化技術廣泛應用,精准化、個體化治療日臻成熟,以器官移植為代表的器官功能替代治療取得顯著成效。

微創、無創技術降低了手術風險,患者創傷小、疼痛輕、康複快,是國際醫療技術發展的趨勢之一。我國微創、無創技術已覆蓋絕大多數專業,內鏡、介入等部分技術已達到較高水平,胸腔鏡、腹腔鏡、消化內鏡、支氣管鏡、血管介入等已在縣級醫院普及。虛擬現實技術和3D打印技術已在骨科、心外科、胸外科等領域廣泛應用,使手術更加精准、安全;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技術在病理診斷、影像診斷等方面嶄露頭角,提高了診斷的准確性和效率;遠程會診系統廣泛建立,人民群眾可就近接受大醫院專家會診。

循證醫學、多學科協作診療等新模式廣泛開展,為患者提供了個體化診療;基因檢測、靶向藥物等精准治療技術已經在腫瘤、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中廣泛應用。

血液透析、人工肝、體外膜肺氧合等器官功能替代技術廣泛應用於臨床,人體器官或人造器官移植取得重大進步。2017年我國完成器官移植手術超過1.6萬例,占當年世界器官移植總量12.3%,位居世界第二位,移植受者生存率等質量指標也位居世界前列。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全磁懸浮人工心髒,並用於救治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