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

前些年,社會上曾流行了一種出書熱。有才的或想成才的,看好了出書的這門學問。只要有門路,不惜金錢,能出上幾本書,便有了自己的資本,職稱有了,職務高了,待遇多了,名氣大了。出版部門也瞅准了這一極好的賺錢機會,不看作品的品質高低,大量出售書號。一時間,市場上新的作品蜂擁般的擠滿書架,各個方面的書籍到處可見,真正那些名家作品卻越來越少了許多。翻開新上市的作品,先不說內容的優劣,文字裏的那些錯詞病句讓人讀了苦不堪言。看看一個個正規的出版社,竟會出現如此不應該出現的問題,這不能不說是文字界的一大悲哀。
  社會在發展,知識也在不斷地更新,人們的文字水準也在日趨提升中,這其中包含了專家學者、文字工作者、一般平民百姓,此可謂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大進步。但也不可否認,文字水準再高的專家學者,其作品也不可能盡善盡美。正如《咬文嚼字》設專欄為名家作品挑錯一樣,從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和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所表現出的態度中,再一次證明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之道理。同時,也說明了:只有虛心接受別人的“挑錯”,多吸納別人的一些好的意見,才能及時消除謬誤,提升作品的品質。一个微小心愿
  文學創作就是這樣。寫一部好作品,不僅需要作者反復地精心修改,更需要別人的“咬文嚼字”,有了這樣的創作品質,才會為出品一部好的作品奠定基礎,也才能在創作的過程中,越寫越好,越改越有品位。 kisermini
  其實,人生也如同一部作品,好與不好,讀者喜歡或不喜歡,不在於你的名氣大小,也不在於你的呼聲高低,關鍵是要看你如何把握好人生的最重要最具水準的地方,其實質,那就是一個人“謙虛做人,誠實做事”的品行。只有做到了這些,寫出的人生作品才是一部最讓讀者喜歡的。人生一世,邁出的每一步裏,都蘊含著一種“措辭”的準確與否,亦即選擇的路子正確或錯誤。也就是說,要創作好人生這部作品,必須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好,要多吸取別人的經驗,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才是最靚麗的人格魅力。再進一步說,人的一生如果具有了這些,才能在人生的路程中,走得正,行得直,少走或不走彎路,人生的這本書也才會令世人刮目相看,讀者也才會百讀不厭,心悅誠服。 青春密語
  中國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經說過:“一分鐘一秒鐘自滿,在這一分一秒間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評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見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養品。” kisermini nicbeer's blog

 先說知識份子,在毛澤東時代倒了一批又一批,沒有倒的也都被改造得不得有自己的思想,須夾著尾巴縮著脖子做人,謹言慎行,不敢越雷池一步。這是事實吧? 作為人民一部分的知識份子的處境如此之糟,不能說是“站起來了”吧?再說人民的基本部分農民,他們不僅沒有擺脫貧窮,反而失去了土地,成了光杆農工,一年 幹下來有的還倒欠生產隊的。他們被牢牢地禁錮在農村,不僅沒有到城市謀生的自由,連從前闖關東、走西口的自由也沒有了!在政府和社隊的管控下,廣大農民過 了幾十年吃不飽肚子的窮日子,1960年前後以千萬計餓死的都是農民,饑餓的農民連外出乞討也遭禁止。這些也都是事實吧?如此,也不能說農民“站起來了” 吧?至於城市工人,倒是得到了一頂“領導階級”的政治帽子,實際上並沒有得到什麼實惠。解放前他們給資本家做工掙飯吃,解放後改為給國家做工掙飯吃,在廣 大的工薪階層中,工人的工資是最低的,直到現在,城市裏還有許多棚戶區(貧民區),裏面住的基本是老工人!所以,就其生活狀況來說,很難說工人“站起來 了”。有沒有“站起來了”的?有,這就是以毛澤東為首的老革命們,從農村進入城市,由地下轉為公開,處境變了,地位變了,生活也變了。然而好景不長,在毛 澤東“與人奮鬥”的嗜好下,老革命們包括中央級的領導人倒了一批又一批,尤其是“文革”中幾乎全被打倒,挨批鬥的挨批鬥,坐牢的坐牢,受盡屈辱折磨,甚至 傷的傷,死的死,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難計其數,連黨的第二把手國家主席劉少奇、位居元帥第二位的彭德懷都未能倖免於難,只剩下毛澤東夫婦等少數人“其樂 無窮”

↑このページのトップヘ